我国“数感”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2000年—2019年文献的统计分析
李保臻;颜飞;
摘要(Abstract):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从发表年份、文献来源、研究群体与机构、关键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六个方面对20年来我国数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反思了已有研究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数感研究的几点改进建议:继续拓展数感研究的领域广度,不断提升数感研究的内容深度;充分发挥各类研究者的合作优势,切实加强数感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筹选用多元的数感研究方法,有效开展培育学生素养的行动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特点,科学研发适合国情的数感测评方案.
关键词(KeyWords): 数感研究;二十年;回顾;反思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研究(18YJA880039)
作者(Author): 李保臻;颜飞;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 [2]马云鹏,史炳星.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J].数学教育学报,2002(02):46-49.
- [3]郑毓信.“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J].数学教育学报,2002(03):30-32.
- [4]史宁中,吕世虎.对数感及其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02):9-11.
- [5]叶蓓蓓.对数感的再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02):34-36.
- [6]徐文彬,喻平.“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7(02):8-11.
- [7]霍雨佳,郭成.儿童数感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04):88-92.
- [8]郑毓信.《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1):1-7.
- [9]张树东,夏学楠,张文秀.4-6岁儿童数感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12):82-89.
- [10]汤服成,廖克顺,叶蓓蓓.广西巴马县壮、瑶族学生数感的比较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6(03):46-50.
- [11]夏小刚,曾小平.七年级学生“数感”的调查与分析——兼谈与国际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08(05):44-47.
- [12]赵倩,吕世虎,韩继伟.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小学生数感表现的比较研究——以比较分数的相对大小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6):65-70.
- [13]张开敏,张红.中国韩国和以色列三国小学生数感的比较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05):80-83.
- [14]范忠雄,马少仙,王锦莉.甘肃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六年级学生数感差异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1):44-46.
- [15]李彦峰,曾建国,余宏仁.初中生数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04):81-84.
- [16]王强国.数感的界定、误区与培养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3):60-64.
- [17]郭木生.数感在体验中生成在感悟中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6(05):63-64.
- [18]司继伟,孙燕,李艳霞.小学高年级数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05):106-111.
- [19]张树东,张文秀,夏学楠,李绯,王春梅.《学前儿童数感发展测验》的编制及信效度验证[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2):85-90.
- [20]叶蓓蓓,罗荔龄,梁鑫.共生视野下初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当地学生的数感差异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3):28-32.
- [21]黄杰,李清.数感与元认知关系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06):66-69.
- [22]巴桑卓玛,文军.藏、汉小学生数感发展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2):41-44.